第七版
信仰的力量

我来自有着近百年历史传承的济南城建集团,我从业11年,党龄18年,从26岁研究生入职到两个孩子的母亲,这一串小小的数字组成了我的半生轨迹。
我的爷爷是一名人民教师,从小爷爷就给我讲红军长征的故事,踏雪山过草地彻骨的寒冷让我动情,但他们无畏的精神让年幼的我产生了由衷的敬意,我听过许多的红色故事,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走过烽火硝烟,在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远的人,我从未与他们相识,但被他们的精神滋养着长大,广为传颂的陈秀英等待丈夫是一个关于忠诚、坚韧和信仰的感人故事。她为了一句朴素的承诺等了丈夫76年,故事发生在上世纪的中国,1946年18岁的陈秀英嫁给了同村22岁的董秀安,婚后第四天董秀安响应国家号召,参军入伍,奔赴战场,毅然投身到了解放战争的洪流中,离家前董秀安对妻子说:“你有真心,就在家等着我”陈秀英记住了丈夫的话,哪知道这一等就是一生,在这漫长的岁月里,陈秀英始终坚守着他们的家,无论生活多么艰难,她都没有放弃过希望。她独自照顾家中老人,每年都会去和丈夫离别的地方等待,希望能看到他归来的身影。她把丈夫的军服和照片都保存得完好如初,每天都会和它们说话,就像丈夫还在身边一样。一辈子守着一张和丈夫唯一的合影,76年过去了,老人对丈夫的记忆已经模糊了,但是她却说“如今日子过得挺好,多亏了共产党”,她忘记了丈夫的容貌,却没有忘记丈夫的信仰。在各方的帮助下,陈秀英老人最终等来了丈夫的牺牲地四平烈士陵园的一抔灵土,如愿等到了与丈夫的团圆。这对曾经的年少夫妻以这样的方式重逢,董爷爷是英雄烈士,年迈的陈秀英老人可能并不懂英雄两个字对于这个时代的含义,但是我懂,我们都懂!
爷爷今年96岁,经历过旧中国的苦难,也见证了新中国的辉煌,爷爷经常给我说,他们小时候温饱是最大的问题,吃了这顿,不知道还有没有下顿,活过了今天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。爷爷也说过同样的话:“多亏了中国共产党,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换回了今天的和平年代,带领我们走向繁荣富强”。2024年,陈秀英已经是一位百岁老人,她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,它告诉我们,信仰可以超越时间,超越生死,它是一种承诺,是一种坚守,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。
正是这种生活的态度铸就了我们工作的态度,共产党员是社会的领路人,是时代的先锋,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一切为了人民的重任,默默奉献,无怨无悔,也许很平凡,但奉献和付出无所不在,在我们身边,在城建集团就有那么一群共产党员,他们从事着架桥修路的工作,黑西路整条道路在市中心,一个月紧张的工期,整条道路牵扯到了十几条管线、电力沟,旁边就是护城河,整个人行道和慢车道为石材铺装,施工难度较大。为了减少对市民的影响,在工期紧,压力大的情况下城建集团克服一切困难,按期完成了工程建设,被市里授予了“铁军精神”旗帜。召之即来,来之能战,战之能胜的铁军精神被传承了下来,成为我们的工作信仰。就在7月7日,集团“闻汛而动,冲锋在前”集团应急救援队星夜驰援临沂抢险救灾,使命必达,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坚定的理想信念让我们的企业同时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。
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,因为建设单位的工作性质,家人总是聚少离多,孩子也经常问爸爸为什么一两个月才回来一次,我总是想不到合适的回答来回应孩子,我想正是为了城市的发展,为了这万家的灯火通明。不管是等待丈夫的陈秀英,还是默默奉献的城市基建者,他们都舍小家为大家以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、拼搏实干的人生理想、锐意进取书写青春答卷、开拓创新答好时代问卷,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,激励着我们不断奋进。
(城建设计院杜兴媛)